“直击热点话题,培养批判精神,提升专业素养,推进法治进程。”4月25日晚七点,模拟法庭灯火通明,bet36365官网11法学在此举办“热点直击” 系列活动之“我国能动司法之批判”。首期主讲嘉宾为bet36365路检测中心行政诉讼法老师陶东平。院团委书记、11法学辅导员王虹圆与学生们一同参加了此次活动。
首先,观众们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了“上访妈妈——唐慧败诉”的案例。就此,活动负责人事先采访了高年级法科生对此案的看法,现场观众也积极参与话题讨论中。
20世纪50年代以来,司法能动主义在美国出现,并且作为一种司法方法趋于成熟。而我国直至2001年12月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《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》才从多角度肯定了法官在多方面的自由裁量权,从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司法的能动性特征。
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、现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胜俊在2009年就已提出——“能动司法是人民法院服务大局的必然选择”。然而,由于中美历史背景、法律模式、法治状况、法官素质等方面有所差异。目前看来,中国式能动司法仍待长久审视。中国现阶段正处于法制建设初期,不适宜运用能动司法。“能动司法能解决信访问题、司法理念问题”、“能动司法能实现社会正义或实质正义”、“能动司法的基本理路是消解法治的”。这些观点仍在遭受着理论与实践的质疑。因此,能动司法不能成为司法的理念。“以人为本,和谐司法,司法为民,人民利益至上”已成为法治理念的主旋律。
陶东平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,并希望在场的学子“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人”。该项系列活动,意在丰富法学专业特色活动,引导学生积关注社会热点话题。(文/丁岚 摄影/刘梦洁)

